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 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 领会诗的意境:种一粒米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的大米饭迫不及待地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 ”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 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 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 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 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为止。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 滚瓜烂熟: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迫不及待: ____________________ (3) 精疲力尽: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填关联词。 (1) 周恩来() 还没有透彻领会《锄禾》的意境,() 向蒋妈妈请教。 (2) 蒋妈妈的教诲,() 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 更加激发了他勤奋学习。 (3) 他每天()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 坚持练一百个大字。 (4) 周恩来() 很疲倦,() 他仍然坚持写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 3. 理解短文后回答。 (1) 为什么说“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 (2) 第六自然段在文章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 读了短文,你一定深有感触,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1.(1)记忆牢固,能极为顺利、娴熟地朗诵,朗朗上口。 (2)急切地或不能自制地要采取行动,形容忍耐不住的渴望。 (3)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2.(1)因为……所以…… (2)不仅……而且…… (3)除了……还…… (4)虽然……但是…… 3.(1)因为它的一生要进过很多道关,要累坏很多人,它是种田人的血汗浇灌出来的。 (2)过渡,承上启下 (3)读了这编故事,我感到很惭愧,以往我放学回家总是匆匆做完作业就去玩了,也很少去检查作业的对与错,通过读书我懂得了当天的事要当天做完,做事不能拖拖拉拉三心二意,我要改掉以往不好的学习态度及写字习惯,从小开始锻炼自己,凡事都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像故事里的小恩来一样有着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长大了才能报效祖国,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