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A. 劫难(nàn)C.歧途(qí) D.迄今(qi) 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研习文本】 片段研读 1.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有什么不同?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包括但又超越了竞技精神”。纯粹的竞技精神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悦乐感,奥林匹克精神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感。 2.按要求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赏析加点词) “喷涌”是喷射涌流的意思,一般用来写液体,这里用来写愉悦的感情向外流露,突出了愉悦的程度之深。 ②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从修辞的角度) 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流露出顾拜旦的强烈不满,表示旗帜鲜明地反对“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有力地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大众参与"。 3.画线句如何理解? 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待到中午时分,湛蓝的天空必将万里无云;收获者的双臂,捧满沉甸甸的金黄麦穗 运用比喻的修辞,“狂风骤雨"喻指目前严峻的时势,“破晓的黎明”“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喻指奥林匹克运动的光明的前景,表达了作者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强烈信心,生动形象,给人以无限的鼓舞。 【拓展阅读】 1.第②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了冬奥建设者、办赛人员、医疗防疫人员、志愿者以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事例,证明了“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下面这则材料作为②一⑥段中哪一段的论据最合适?为什么? 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应作为第⑥段的论据,因为这则材料表现了每个人都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可以证明“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这一分论点。 3.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答案示例:画线句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地诠释了“迎难而上”的冬奥精神。文句中将工程实施中遇见的困难比喻为“硬骨头”,将保障人员的热心服务比喻为春天般的温暖,语言形象生动。文句采用排比句式,富有气势,更好地显示出昂扬的精神状态。文句动词运用精当,如“啃”写出了战胜困难的艰难和坚韧,“迎”“顶”则写出面对困难的乐观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