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1短文二篇》补充习题答案

2024-11-30 20:25| 查看: 2

 【夯实基础】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1)tuí

(2)yuè

(3)xiē

(4)yù

(5)suì

(6)qǐn

(7)xìng

(8)bǎi

(9)jiě


2.下列各组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C(考虑,想到)


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辉:名词活用为动词,辉映)


【研习文本】

片段研读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全、都

(2)潜游在水中的鱼

(3)睡觉

(4)高兴的样子


2.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将要落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乱”在文中应该是“此起彼伏”,不是“繁多杂乱”)


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落寂、悲凉、失落,另一方面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为自己有乐观豁达的胸襟和赏月的闲情雅致而自豪的感情。


【拓展阅读】

游白水书付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大概

(2)沿着

(3)越过

(4)写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2)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3.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4.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东坡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们)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月下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关于本站|免责声明|豫ICP备2024061054号-3|普学网